1127年,金军攻入南宋,掳走了宋徽宗、宋钦宗及大批朝廷高官和贵族后宫成员,其中包括了秦桧。在金国,面对金人的威逼利诱,其他几位大臣誓言抵抗、不愿屈服,然而秦桧却迅速转变立场,跪地求饶,顺从金人的意图。面对他这一极端的顺从行为,秦桧并未展现出任何反抗的意图,反而尽力讨好金人,成了金国的傀儡。
在金国的三年中,秦桧表现出对金国的极端忠诚。他不仅在军事和策略上提供支持,还主动帮助金军策划对南宋的进攻。1130年,秦桧作为金国统帅的参谋,携家眷随军征战,随后回到临安(今杭州),成为金国安插在南宋的间谍,继续为敌国效力。
回到南宋后,秦桧向宋高宗讲述了自己如何艰难逃脱金国的故事,并成功获取了宋高宗的信任。宋高宗听后毫无怀疑,甚至给予了他重任,从而在南宋内部埋下了一个极大的隐患,为未来的国家动荡提供了源头。
展开剩余83%1141年,金兀术屡次在与岳飞的战斗中败北,金国随即策动秦桧游说宋高宗撤掉岳飞与韩世忠的兵权。秦桧借此机会,以岳飞父子“谋反”的罪名,暗中发动诬告,使得岳飞父子被莫须有的罪名诛杀。此后,南宋与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岳飞的死标志着南宋的一大损失,也预示着南宋的终结,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南宋灭亡。秦桧的背叛行为,成了历史上的一大污点,后世对他恨之入骨。
秦桧的名字以及其后人的遭遇,成了每一代君主的忌讳。直到四百年后的清朝,一位名叫秦大士的男人打破了这一禁忌,成为官员。秦大士据说是秦桧的后代。在一次游玩途中,他和同伴途经岳飞墓时,发生了一段有趣的事情。在一位官员的故意刁难下,秦大士不仅轻松化解了困境,而且所作的两句诗传颂百世,成为了流芳百世的佳句。
秦大士生于1715年,祖籍安徽当涂。明末动乱时,秦家举家迁至南京。秦大士的父亲,秦有伦,学识渊博,且为人正直,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仕途,反而致力于教育儿子们。秦大士是秦家七个儿子中最为出色的一个,他自幼勤奋好学,且才华出众,每天比其他兄弟更早起床读书,且学习比他们更多。
10岁时,秦大士便能独立作诗。23岁时,他在江南贡院通过了科举考试,成为举人,随后进京参加会试。在乾隆十七年(1752年),38岁的秦大士一举成为状元,成为大清朝开国以来的第43位状元。
古代科举制度极为严苛,许多人五十多岁才有机会中举,而秦大士38岁便成功中状元,这一成就令他备受赞赏。成为状元后,他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品行端正,廉洁奉公,因而获得乾隆皇帝的青睐。他的成功不仅源自聪明才智和博学多才,还与他冷静、稳重的个性密切相关。
有一个故事曾在野史中流传。秦大士的文章曾在会试中获得乾隆的高度评价,乾隆帝特意询问了他的背景。考官得知秦大士可能是秦桧的后裔后,便如实告知了皇帝。乾隆帝犹豫了片刻,因为自宋朝以来,朝廷对秦桧的后代充满了排斥和忌惮。但最终,乾隆决定亲自会见秦大士。
当乾隆直接问秦大士是否为秦桧后代时,秦大士虽然心中紧张,但仍保持镇定,回答道:“陛下,宋高宗所用奸臣,您却是明君。明君用忠臣,奸臣所用者非忠。”秦大士没有正面承认自己与秦桧有关系,但表明了忠诚,并巧妙地转移了话题,赢得了乾隆的好感。
乾隆听后,决定进一步调查秦大士的家世,最终确认了秦大士与秦桧并非直系血脉的关系。原来,秦大士的祖父秦梓是秦桧的哥哥,但秦梓为人正直,早年辞官,远离了秦桧的卑劣行径,因此秦大士并不直接与秦桧挂钩。得知真相后,乾隆终于决定任命秦大士为状元。
在正式成为状元后,秦大士和同学袁枚一同游历西湖,并途经岳飞墓时,一位同僚提议让秦大士作诗。面对众人明显带有挑衅的要求,秦大士不卑不亢,回应道:“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两句诗不仅反映了秦大士对岳飞的愧疚之情,也巧妙地承认了自己祖先的过错,展现出极高的文学才华,令在场的人都感到钦佩。
这一段西湖游玩的经历,成为历史的佳话,秦大士的才情和智慧,至今仍为人传颂。
秦大士在为官的生涯中,始终保持清廉正直的风范,深得百姓爱戴。乾隆皇帝十分赏识他,不仅为其安排了许多重要职务,还提携了不少优秀人才。秦大士不仅为朝廷选拔了无数学才,还帮助武才马全考中武状元,马全在后来的军事生涯中屡立战功,成为一位大将军。
在晚年,秦大士由于母亲去世,特意请了三年假期照顾母亲,之后又因父亲重病多次请假,最后辞去官职回家照料父亲,展现了他对父母的极大孝顺。辞官后,他在南京安享晚年,过上了闲适的生活,继续写诗作画,直至乾隆三十五年应邀入京为皇太后祝寿。虽然时年已高,秦大士依然才情出众,他的书法和画作堪称一绝,尤其擅长竹画,广受同僚赞誉。
秦大士不仅个人才华横溢,还为清朝培养了许多杰出后人,长乐路上仍保存着他的故居,作为他的纪念馆,供后人瞻仰,纪念这位明理清廉的官员。
发布于:天津市佳禾资本-股票配资盘-五倍杠杆-炒股加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