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我军成功封锁了太原,但面对太原那坚固无比的城防,攻城计划进展极为艰难。正当局势僵持之时,67军199师传来一则喜讯:他们已经拿下了卧虎山。
然而,尽管战报传来,199师的指挥官们却并没有显现出预期中的喜悦。他们面面相觑,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疑虑,完全没有因战功而欢欣鼓舞。问题出在哪儿了?为什么他们的师长看起来如此忧虑?
要了解这一切,还得回到1945年8月。当时,日军在正式签署投降协议的那一刻,抗日战争宣告结束。阎锡山也随即带领残存的兵力回到了他的山西老家。虽然战争结束后,蒋中正曾表示支持和平,但阎锡山心里清楚,蒋氏政府并不真心。他早已意识到,蒋中正不可能与任何人分享权力。虽然他嘴上说着和谈,但真正的意图是让共产党背上战争的责任,自己则避开任何牵连。
展开剩余87%阎锡山不愚笨,凭着多年的政治智慧和经验,早已识破蒋中正的算盘。两党之间的战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山西必定会被卷入其中。尽管他没有美国的支持,无法获得像蒋中正那样的先进装备,但山西境内的兵工厂让他在武器上并不至于太过匮乏。而且他深知,晋军的装备虽然不算好,但相比之下,我军的武器也难言优秀。更何况,蒋中正虽然有着先进的武器,但他并未能凭此赢得多少战斗。
阎锡山对我军的作战方式了解得相当透彻,尤其对我军的强项和弱项了如指掌。他知道,我军在游击战和机动战方面有很强的优势,但在阵地战和攻坚战中却不擅长。正因如此,他决定不按常规出招,而是将太原打造成一座近乎不可攻破的堡垒,让我军在攻城时没有立足之地。
这项计划对阎锡山来说并不困难,毕竟太原的防御工事原本就是傅作义在抗战时期精心设计的,日军占领太原后更是加固了防御。因此,他只需在原有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就能将太原建设成一座坚不可摧的要塞。
通过结合傅作义的防守布局和日军修建的坚固碉堡,阎锡山将太原打造成了一座铁壁铜墙的防御体系。连蒋中正亲眼看了之后,都不禁称赞不已。
与此同时,徐帅从延安出发,带领部队前往中原军区接管战局。原本中野的精英部队已经前往大别山执行任务,留下的队伍战斗力极为薄弱。徐帅一到,便着手重新训练整编这支队伍,在他严格训练下,这支队伍在短时间内脱胎换骨,迅速成长为一支强大的作战力量。
然而,训练虽然重要,但实战才能真正检验战士们的水平。而山西,成了这一切的舞台。由于东野尚在东北奋战,而华野又远离山西,最有可能对阎锡山造成威胁的,便是华北军区。然而,由于解放战争前,华北军区已经经历了一轮裁军,实力大减;战斗爆发后,他们也因敌人的猛烈进攻不得不退避三舍。因此,山西在当时成了相对安静的战场。
徐帅决定,既然山西暂时安静,就不应放过这个机会,不仅要进行军事训练,更要直接向阎锡山发起挑战。既可以加快解放战争的进程,也能让部队在实战中积累经验。
然而,徐帅的这支队伍虽然原本战斗力不强,但在他的带领下,这支队伍迅速提升,成为了能打攻坚战的精锐部队。然而,当他们一路横扫,解放了山西大半个省时,却被太原坚固的防线挡住了前进的脚步。太原的防御,堪称一座难以攻破的城池。
在太原防御体系中,卧虎山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卧虎山与太原城互为呼应,一旦太原城受敌攻击,卧虎山可以迅速提供支援。由于卧虎山地势较高,任何试图阻止援军的行动,都要面对来自山上的炮火。攻占卧虎山,必定是一场艰苦的高地争夺战。
因此,杨成武将任务交给了李水清,让他负责攻占卧虎山。李水清深知,199师有着丰富的阻击经验,尤其擅长打这种攻坚战。没想到,李水清会带给杨成武一场不小的惊喜。
当199师包围了卧虎山后,李水清指挥侦察队前去搜集敌情,谁知侦察队不仅带回了重要情报,还俘获了一名敌方师长。原来,尽管敌人知道我军已将卧虎山包围,但他们并不慌张,因为他们认为我军攻不破太原的城防,根本不可能攻下卧虎山。因此,守军对于我军的威胁没有足够的警觉,松懈的态度为我军提供了可乘之机。
李水清意识到,正是攻击卧虎山的最佳时机。趁敌人松懈,我军可以迅速发起猛攻,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立即将这一情报上报,并召开了会议讨论作战方案。讨论的结果却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李水清的意见,认为这是一次不可错过的机会;另一派则认为,提前进攻可能会破坏军部既定的计划,甚至可能因此遭到追责。
然而,李水清决心不放过这一良机,尽管他深知擅自行动可能会带来后果。军部的回复也很快到来,明确要求按计划执行,而不是轻举妄动。
在这场充满矛盾与犹豫的局面下,一名团长站了出来,表示愿意与李水清同进退,其他将领也纷纷支持他的决定。最终,李水清下定决心,决定采取行动。
凌晨三点,199师整装待发。在李水清的指挥下,部队向敌军阵地发起了冲锋。经过五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卧虎山的敌军最终被击溃,我军成功占领了这一战略要地。
仅仅一夜之间,太原防线的关键一环被突破,太原成为了一座孤城。尽管取得了这场胜利,但李水清心中却没有丝毫喜悦,因为他清楚自己擅自行动,必然会面临军部的处罚。然而,为了不牵连麾下将领,他决定亲自前往军部领罚。
然而,令李水清意外的是,军部并没有责罚他,反而发出了嘉奖令,对他的果敢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李水清虽然违抗了命令,但他敢于冒险的精神以及迅速取得的胜利,成为了全军的榜样。
发布于:天津市佳禾资本-股票配资盘-五倍杠杆-炒股加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