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仇当场就报!伊朗的复仇行动已经打响,美国和以色列都没料到
美伊冲突直接展示了现代战争里的虚实博弈。
当天凌晨五点,四架B-2轰炸机突然出现在德黑兰上空,机腹接连投下的GBU-57钻地弹在纳坦兹核设施区掀起冲天火光,指挥这场行动的白宫官员在战报里用"战略欺诈"形容他们提前三天让媒体误报B-2转场关岛的操作。
同一批弹舱里甩出来的JASSM隐身导弹甚至专门朝福尔道基地的通风井俯冲,冲击波顺着山体隧道把反应堆厂房的外墙震塌半截,不过地下离心机车间到底有没有被彻底摧毁,这事后面还留了悬念。
伊朗人的报复比预期更快也更精准。
他们没碰美国人驻扎的阿联酋空军基地,倒是把压箱底的弹道导弹全掏出来砸向以色列。
特拉维夫居民傍晚突然看见天上炸开的十多个拦截火球,1500公斤战斗部的地动山摇里混着四枚突防成功的"霍拉姆沙赫尔",港口附近两栋物流仓库直接变成冒着黑烟的水泥废墟,旁边写字楼碎玻璃像瀑布似的往下掉。
以色列军方的伤亡通报始终卡在86这个数字没变过,倒是社交媒体流出来的现场视频里,急救员至少往医院送了二十多个躺着不动的担架。
最值得玩味的是双方放消息的节奏。
福尔道周围确实检测不到核物质泄露,可德黑兰街头的防空警报连续响了两小时没停。
国际原子能机构三个月前刚确认的浓缩铀库存数据突然变得可疑,以色列情报部门坚称监控到转移车队深夜进出核设施,但中情局连夜更新的卫星图像里压根找不到车轮痕迹。
这种信息迷雾让整个袭击效果彻底罗生门,就像2019年胡塞武装往沙特油田扔了波无人机,炸完谁都说对方在掩盖真实损失。
真正把棋局复杂化的是美国提前清场中东基地的操作。
巴林第五舰队司令部的人员撤退通告比空袭时间整整早六小时发出,卡塔尔乌代德基地的侦察机中队全数升空待命,这种毫不掩饰的威慑姿态反而给伊朗划了条隐形的红线只要报复火力不落到美军头上,华盛顿就能继续装理中客。
所以伊朗砸完导弹转头就对着半岛电视台喊冤,说自家核设施明明没军用化却被"霸权国家军事冒险",倒是完全略过了导弹袭击造成平民受伤的细节。
回头看看这次冲突里的战术默契,其实两边都在避免全面开火。
美军专门挑山体工事打击本身就带着技术威慑的意味,毕竟GBU-57从立项开始就是为朝鲜地下核设施准备的杀手锏;而伊朗报复时宁可挑战铁穹系统的拦截率也不碰美军基地,摆明了是在保全谈判空间。
不过这种克制在加沙边境突然增兵的梅卡瓦坦克群面前显得有点脆弱,毕竟内塔尼亚胡政府当天就批了征召两万预备役的提案,随时可能把局部冲突拖进地面战争的泥潭。
比起热战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是袭击后七十二小时的能源市场异动。
布伦特原油当晚跳涨7%又回落,比导弹飞行轨迹还刺激的K线图暴露出全球资本的真实焦虑。
霍尔木兹海峡的油轮保险费用悄无声息涨到每艘次百万美元级别,这条咽喉水道要是真被炮火波及,沙特阿美刚扩完产的油田又得变成印钞机。
不过看着白宫同步释放战略储备油的公告,很难不怀疑整场冲突背后还藏着稳定油价的算计。
佳禾资本-股票配资盘-五倍杠杆-炒股加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