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1000天阅读挑战赛】
时间:2025年4月28日
进度:1100/1000
分享者:容与
分享书籍:《伤寒恒论》
作者:郑钦安
分享章节:卷八·太阴篇
————————————
【重点摘抄】
🌱二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按:太阴为脾脏,既称中风,夫中者,如矢之中人,既中脾脏,系属绝证,何竟四肢烦疼?应是太阴受风,庶与病合。而曰四肢烦疼是风邪不胜之意。阳微,言风邪之轻,阴涩而长,言脾气之旺,故称曰欲愈,如此论处,庶合经旨。
三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按:既称太阴病,应是理中汤法也。虽见脉浮,并未见太阳恶风畏寒,不得以桂枝汤发汗,即太阴兼太阳合病,亦无非理中汤内加桂枝耳。今每见脉浮,属饮食停滞者多,亦不可不察,学者宜知。
【我的翻译】
🌱直译必要时意译原文:
二,太阴中风病,四肢烦扰、疼痛,浮取时脉搏微弱,沉取时脉搏涩、滞,说明病情将要好转。
按:太阴为脾脏,既然说中风,中风者,就像箭射中人身一样,既然中了脾脏,是属于绝证,为何竟然出现四肢烦扰、疼痛?应该是太阴受风,才与病结合。而说四肢烦疼是不胜风邪的意思。阳微,说的是风邪比较轻微,阴涩而长,说脾气的旺,所以说病情将要好转,这么看来,才符合条文的主要意义。
三,太阴病,脉浮的,可以用汗法发汗,适宜用桂枝汤。
按:既然说太阴病,理应是理中汤的方法治疗。虽然出现脉浮,并没有出现太阳病怕风怕寒的情况,不能用桂枝汤发汗,即使是太阴兼太阳合病,也无非是理中汤里面加入桂枝。现在每次出现脉浮,属于饮食停滞的比较多,也不能不观察,学者适宜知道。
【我的思考】
①为什么太阴就属于脾脏呢?根据在哪?
太阴与脾相关联,这种关联只有在经络当中才看得到。经络当中有太阴脾经,假如这个成立,那么,也就是说伤寒论的六病,就是十二经络的六经,那么,太阳病就是太阳经病,太阴病就是太阴病病。那么,肺去哪儿了?肺在六经、十二经络当中也属于太阴(太阴肺经)。但是,在伤寒论中,肺病似乎又属于太阳病。所以,究竟应该怎么对应?
这就是涉及到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一个是五脏系统,还有一个是十二经络系统,还有一个是伤寒论六病系统。这三个系统之间究竟怎么对应,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思考不清楚,导致了很多人的辩证体系十分混乱。我想,如果把这个思考清楚的话,就会对自己的辩证体系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作用。
②受风一般不是指表邪吗?一般都容易跟太阳病对应,而这里的受风为什么会与太阴病对应呢?那么,就是说受风究竟能导致什么病呢?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受风其实既可以导致太阳病,也可以导致阳明病,还可以导致太阴病,甚至可以导致厥阴病。受风的话,六病都有可能,也就是说,它只是说这个程度不一样。由此可见,病邪与六病之间,其实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风湿证怎么治?》
《芍药甘草附子汤》
《怎样喝水才是正确的?》
《有表证也不能发汗的情况》
《被国人误解、忽略的经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佳禾资本-股票配资盘-五倍杠杆-炒股加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